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

六國論-韓國-鋼鐵勁韓,權術淪亡(RICE)


韓國,始於西元前403年韓景侯,亡於西元前230年韓王安,共經歷十一代國君,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,這些資料都可以在維基百科中查到,我們要討論的是隱藏在這些資料背後的意義,我們主要分成四大部分來討論:
一:地理位置
二:國俗民風
三:強弱興衰
四:敗亡原因

一:地理位置

韓國是秦王政發動滅國大戰的首要目標,其因除了韓國弱小以外,也因韓國的特殊地理位置---
"北臨魏趙,東有齊,南有楚,西有秦,四面受敵"但是相對說來,卻是雄踞天下四方,在韓昭侯時期申不害變法,已成小霸,除了當時最強國魏國以外,沒人敢惹這個國土雖小,卻坐擁天下第一鐵礦的"勁韓"

正如上段所陳述,韓國正擋住了所有戰國前往中原的去路,也恰恰是各國爭霸的緩衝點,戰國初期,魏國龐涓欲滅韓國時,被齊國孫臏所救。戰國中後期,秦國欲取韓國上黨,引發了一場慘烈的長平大戰(詳情可見趙國篇)也是一樣的道理。秦王政(秦始皇)知道,自己如果若是不過了韓國這一關,是不可能對其餘五國發動滅國大戰的,而看看韓國弱小的國土,是否暗藏著韓國滅亡的原因?

事實上正好相反,韓國的各種資源及優勢並不弱於其他六大強國,在韓國被魏國痛擊之前,韓國正好是在利用他地理上的優勢在東征西討,伐楚,救魯伐齊,滅鄭國,與趙魏共廢晉國,可以說是威風赫赫,更不用講在申不害變法告成時,攻打周及宋國,當時可以說是在魏國之外另外一個崛起的"小霸",但在申不害變法失敗之後,就再也沒有崛起過,戰爭都是輸多贏少,國土日益被秦國吞食,最後被滅國。

若是將韓國滅亡的原因歸咎於其地理位置,我想這是不合理的,我們可以看看東漢末期的曹操,當時剛在濮陽塵埃落定的曹操,也是夾在各大勢力中間,若是因此就必須滅亡,那麼許多英雄故事也不過是枉談罷了!是故,應該將地理位置看為是可利用的資源,而不是拿來埋怨的藉口!

二:國俗民風

韓氏一族起源於晉國公族庶支,因助晉武公奪得君位,成了晉國的公卿,從第一代韓武子傳到韓康子,與趙氏及魏氏三家分晉,以及成為實際上的諸侯。再到了韓康子之孫韓景侯,被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,再傳到韓王安被秦國所滅。這段期間至少超過四百年,可以分成兩段來討論韓氏一族的風習

第一段:
是從韓獻子韓厥開始,韓厥當時為晉國司馬,官職不大,比不上當時為正卿的趙氏一家,也比不上魏氏,但是卻極重信義,韓厥為了主持公道順帶報趙盾於自己的養育之恩,保護並扶養了"趙氏孤兒"趙武,而後與趙氏一族結成了強大的同盟。韓氏從那時開始,便已清正忠直聞名於天下,在戰國初期三晉之盟(韓趙魏三國同進同退)主要連結魏趙兩國的正是韓氏一族,當時的韓國人人奮發,滅了鄭國之後,更是真正成為與六大諸侯並列的大戰國。

第二段:
魏國崛起之後,魏惠王頻犯三晉盟約,欺凌韓國,韓昭侯意圖奮發,任用了京人申不害推行變法,申不害是法家士子,獨創術治派。術治派的特色便是,以君王的馭下之術督導臣子,使吏治清明國家安定,再用國法激勵百姓以富國強兵。(關於申不害變法可在下一部分再行討論)申不害變法大大改變了韓人風俗,原本清正忠直的性格,因為對於君王心術的懼怕,而轉變成了權術之國,這些證據都可由韓國在變法失敗後幾次所為觀察得出來。以權術立國,卻不再以申不害之法激勵國人,不斷以謀略對抗秦國,更可愛的是,韓人連搬弄權術都有清正忠直的影子,謀略本身往往都是笨拙的明顯。

長平之戰前,韓國馮亭因懼怕秦國白起攻打,乾脆將上黨直接送給趙國,讓兩虎相爭韓國漁翁得利,結果導致趙國大敗,自己也沒得到好處
鄭國渠本是韓王派去秦國的疲秦之計,但是被秦王政一眼看穿,反倒被變為強秦之計
韓國王族公子韓非,多次上書欲在韓國變法,韓王卻拒絕,又望韓非留在韓國替韓國"謀畫"
以上都是韓國民風改變之後的悲劇,不思強國,卻整日高掛權謀,在此看來,韓國衰弱而最後被滅,似乎已經很清楚了


三:強弱興衰

這一部分我想經由上述兩大段,已經有些眉目了,大致上可將韓國的強弱分成三個時期

第一時期:三晉之盟
韓國立國之始,自感國土不足,連同趙魏兩國攻打大國,並滅小國以立身,滅了鄭國後,遷都於新鄭,新鄭雖小,卻是鄭國舊國都,城高牆厚,是座易守難攻的堡壘,得以成為真正的大國。

第二時期:申不害變法
韓昭侯急於強國,任用申不害,以"術治"為變法軸心,強調君王以術治,督導臣下使吏治清明,這樣的做法在韓昭侯及申不害這樣的明君強臣之下確實十分有效,韓國一度洗心革面,加上韓國天生的精鐵礦之助,成為天下望而生畏的勁韓

但在申不害變法後期,韓國卻因樹大招風,遭受魏國攻擊,魏國當時堪稱天下第一強國,還有名將龐涓,韓國向齊國求援,齊國孫臏卻坐看魏國把韓國的變法新軍打得差不多了,再奇襲魏國大梁引得龐涓回來救援,埋伏於馬陵道一口氣消滅魏國主力讓龐涓羞憤自殺。這場大戰,讓魏國從天下第一強國衰落,更讓韓國變法一蹶不振,在申不害及韓昭侯死後,變法已被韓國世族舊制復辟給消滅殆盡,剩下的,只有隱藏在官場心理的權術心謀,以陰謀為智慧,以謀略立國。強弱已不可以當初勁韓同日而語。

第三時期:深陷夾縫,任人吞食
在經過申不害變法失敗(被舊制復辟)之後再也無法崛起,即使坐擁各種了不起的資源,也無法拯救韓國悲慘的命運,秦國順勢崛起對韓國構成強大的威脅,而後即使幾次的合縱抗秦,韓國只有越來越弱的份,韓國淪為秦國附庸後,也被秦國內史嬴騰輕取新鄭,以亡國告終。


四:敗亡原因

話講到這裡想必已經很清楚了,撇去地理位置不看,韓國弱在變法失敗,拖延在依靠權術苟延殘喘,而滅亡在韓人的強國之志已被眾多陰謀權術消磨殆盡。
相較於其他各國,韓國算是滅亡的比較清醒了,他明知滅亡已經勢不可檔,不斷以割地之法拖延時間(割地是因為已經有滅頂之災,若是拿割地為韓國滅亡主因與事實有違),韓國儼然是現代國家的鑑誡,不思奮發圖強,只在玩些小把戲,離滅國已經不遠了。

韓國坐擁天下最好的鐵礦,以弩及兵器聞名天下,所謂「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」,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,「遠者括蔽洞胸,近者鏑弇心」,韓國的劍也異常鋒利,皆「陸斷牛馬,水截鵠鴈」,「當敵則斬堅甲鐵幕」。但是寶劍強弩救不了窮國弱邦,一個國家若是無法聚集國人,增加財貨,有再好的武器也只是做他人之嫁衣,是故,現代的我們要引以為戒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